审美无标准,评选有准则

来源:南方日报  发布时间:2023-07-12 10:21:35 


【资料图】

默达

近日,一组名为《运河魅影》的摄影作品在网上引发争议。这组照片在1万多份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,成功入选“运河中国”影像大展,然而作品本身的质量却“一言难尽”——面目全非的女子、上下晃动的台阶、模糊成色块状的花朵……着实让不少观众直呼“看不懂”。

业界与坊间的审美标准,常被认为“隔着一堵墙”。有网友认为照片成系列就属于创作,有网友则不留情面地指出虚焦、过曝、画面模糊等问题。主办方中国摄影家协会11日回应称,“艺术的东西,个人有个人的理解很正常,慢慢理解吧,这是创作的自由”,也有一同获奖的同行销毁证书表达抗议。在这一事件中,专业与民间的观点相互碰撞,拍摄者也表现出“虚心接受批评”的态度,这样的讨论氛围是值得肯定的。

朱光潜在《谈美书简》中曾经探讨过“美学应该从现实还是从抽象性质出发”的问题,将“美”的概念划分为自然美和艺术美。对于普通观众而言,他们往往从自然美的视角切入,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进行评判,而在审美的社会价值上受个人经历、社会实践的影响,呈现出不同的审美倾向。对于专业从业者而言,由于经历了一定训练,更擅长从抽象概念出发理解作品内涵,也会依据个人心理体验进行创作。正如拍摄者所提到的“朦胧”之美——刻意使用镜头的模糊去表现运河流动的状态。这样的探索或许有其价值,但因为出发点不同,着实难以被公众理解。

创新也好,探索也罢,专业知识和审美理论应提供的是一种独特的视角而非固定的“滤镜”。两者的差别在于,换一种视角,加入了个人体会,我们仍能窥见对象的自然美。但若自负地认为专业视角可以替代直观感受,甚至把艺术固化为一种不容置疑和探讨的模式,戴上则“美”摘下则“丑”,那就与审美的初衷相悖了。

放在特定情境中看,该摄影作品参加“运河中国”影像展,其目标应是展示文化遗产、弘扬运河文化、记录运河故事,必然要在审美上扎根民间,寻求共鸣。艺术圈子不该是一个封闭的圈子,即使是要评奖项、争高低,也要考虑到其传播价值和社会影响力。同时举办的研讨会上也有嘉宾指出,大运河的摄影创作要紧随时代步伐,坚守人民立场,坚持守正创新。不难看出,要选出真正有美感、有价值的作品,终究离不开“外行人”的审视和判断;要实现用影像记录运河文化、讲好运河故事的目标,也要先获得公众的认可。

评选不能带着“滤镜”,忽视了具体的标准。若在“美的细节”上都难以服众,又如何确保运河“美的形象”留在公众心中?

(文章来源:南方日报)

标签:

关闭

审美无标准,评选有准则

默达近日,一组名为《运河魅影》的摄影作品在网上引发争议。这组照片在更多

2023-07-12 10:21:35

博物馆讲解乱象需要精细化治理

维辰国家博物馆日前发布通知,自7月16日起,“未经馆方许可,任何单位更多

2023-07-12 10:07:24

“可乐双雄”卷入阿巴斯甜“双标门”:国内滥用国

阿斯巴甜是否致癌争议仍在继续,甚至引发越来越多的国家持续关注。近日更多

2023-07-12 09:18:10

湖南召开安全生产“打非治违”暨烟花爆竹安全监管

湖南应急管理官微消息,7月11日下午,湖南省安委办主任、省应急管理厅更多

2023-07-12 09:13:54

国家发改委:平台企业是开拓海外市场提升国际竞争

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相关部门,深入调研了解平台企业发展情况,梳理了一更多

2023-07-12 09:18:00

中原证券:食品饮料板块目前已经超跌

中原证券指出,2023年3至5月食品饮料板块回踩是自2021年5月以来较大级更多

2023-07-12 08:20:51

政策“续期”为房地产恢复注入确定性

政策“续期”为房地产恢复注入确定性更多

2023-07-12 08:21:59

全国早稻收获过一成半 进度快于上年

农业农村部最新农情调度显示,截至目前,全国早稻已收获16 7%,进度同更多

2023-07-12 07:11:39

走访宁德核电:机器人、AR头盔 核电站如何发展无

东临东海,北临浙江,中广核宁德核电站的四台机组一字排开伫立在太姥山更多

2023-07-12 07:13:02

1323.9万辆!

中国汽车企业上半年“交卷”。7月11日,中国汽车工业协会(简称“中汽更多

2023-07-12 07:21:12